汉景帝削藩,导致吴楚七国之乱,建文帝削藩,激起靖难之役,汉景帝所处的时代与建文帝有着惊人的相似,两人在对待藩王也是惊人的相似,历史总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,却生出完全不同的结局。
无论是七国之乱还是靖难之役,都是前人埋下的隐患,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镇守偏远地区,当时汉朝的势力无法到达这一地区,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是为了镇守边疆防范蒙古,以藩王来拱卫中央政权,之所以这么做,汉朝与明朝都是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原因,也就是当中央政权遇到威胁时,没有皇族成员来挽救政权。
但是汉景帝能成功平定七国之乱,而建文帝却在靖难之役中失败,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?主要有三个原因:
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
一、朱允炆过度相信实力。
汉景帝成功平定七国之乱的先例,影响到朱允炆削藩的决定。众所周知,建议朱允炆削藩的人主要有齐泰与黄子澄,朱允炆在意识到藩王权力过大,曾经还问过黄子澄应该如何处理?黄子澄说了这么一段话:
诸王仅有护兵,只能自守,倘若有变,可以以六师监之,谁能抵挡?汉朝七国不可谓不强,最后还是灭亡了。
这话的意思是说:诸王仅仅有护卫自己的亲兵,只能够自守,如果形势真的有变化,我们可以调集朝廷大军攻打,藩王能抵挡吗?汉朝七国之乱时的叛军实力不可谓不强,最后还不是灭亡了。
靖难之役地图
在黄子澄眼中,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原因就是因为朝廷的实力强,然后黄子澄用汉景帝的先例来告诉朱允炆,导致朱允炆也是自信心爆棚,于是开启了强力削藩,而且还是最严厉的手段,引发藩王的强烈反弹,但是实力强并不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,这个世界最大的不确定性就在于此,如果实力能决定一切的话,战争就不用打了。
从实力来看,当时的藩王实力确实没法跟朝廷相比,明朝藩王身边的护卫最少有三千人,最多有一万九千人,而且这些护卫是隶属朝廷兵部,藩王没有行政权,也没有治权,对于地方上的军事与政治无权干涉,朱棣刚起兵时,手上只有800人,而且第一个对付的就是北平城内的布政使与都指挥使,这些人是隶属于朝廷,并治理地方。
年轻的朱允炆